相信很多人不知道儒艮怎么读?儒艮是什么?儒艮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美人鱼”,儒艮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洋动物之一,儒艮属于海牛目儒艮科,是目前海牛目唯一的仍然生存于印度洋与太平洋的物种,那么,儒艮为什么叫美人鱼呢?下面是关于儒艮的详细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目录: 1、儒艮怎么读? |
儒艮怎么读?
儒艮的拼音是【rú gèn】
儒艮是什么?
儒艮(学名:Dugong dugon)主要生活在热带浅海之中。它长度可达约3米,重量在300到500千克左右,该生物如果是一眼望去,可能就像是海牛一样。而这种生物还有“人鱼、美人鱼、南海牛”之称。嘴吻向下弯曲,其前端成为一个长有短密刚毛的吻盘。鼻孔位于吻端背面,具活瓣。尾叶水平位,其后缘中央有一缺刻。浆状的鳍肢无指甲。
无鼻骨;前颌骨显著扩大并急剧地下弯,下颌骨联合部相应地延长并急剧地下弯。每侧上、下颌各有3枚前臼齿和3枚臼齿。
儒艮属于海牛目儒艮科,是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海洋哺乳动物。作为海生草食性兽类,儒艮喜欢生活在水温适宜、海草丰富、隐蔽性较好的近海岸(离海岸线20米左右),在吃饱喝足之后会潜入30-40米深的海底睡觉,不时冒上海面来换气。
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及印度洋,喜水质良好并有丰沛水生植物之海域,定时浮出海面换气。自四千年前起,人类便开始对儒艮的捕杀,食肉榨油,骨可雕物,皮可制革,迄今儒艮数量已极为稀少。
儒艮喜爱食用高蛋白、高淀粉、低纤维的海草,尤爱单脉二药藻和卵叶喜盐草。但儒艮进食过程对海草床而言是很不友好的。儒艮不仅食用海草叶片,也食用海草根状茎。其善于用灵活的吻部将海草连根拔起,“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美人鱼的传说
西晋《博物志》中有一个“鲛人泣珠”的典故,说南海中有一只人鱼,外形怪异,鱼尾人身,而且泪珠可化作珍珠。古今中外很多书籍都有着“人鱼”的形象。随着人类对海洋认知的不断深入,“人鱼”的神秘面纱被揭开,那便是海洋中的哺乳动物——儒艮。
儒艮为什么叫美人鱼?
儒艮为什么叫美人鱼,是因为它是哺乳动物,喜欢用前掌抱着孩子,给孩子喂奶。再加上儒艮是以水草为食,所以它基本上都是生活在水草很茂盛的地方。
而儒艮从水草茂盛的地方出来的时候,头上有时候就会顶着一些水草(就像是人类的头发似的),远远的看去,很像是有一个女人坐在那里喂孩子似的。最早的时候,人们还不知道儒艮的时候,就以为所看到的那个是一个半鱼半人的生物,大家也给它起了一个很有浪漫色彩的名字——美人鱼。
儒艮和海牛是同一种动物吗?
说起儒艮很多人会把它等同于海牛,但其实儒艮不是海牛,虽然它的确跟海牛有亲属关系,它们同属海牛目,但是儒艮属于儒艮科,海牛属于海牛科。
要分别它们看嘴部就行,儒艮的嘴巴向下弯曲,最前端像吸盘一样,貌似很方便它们啃食海底的海草,而海牛则没有;另外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儒艮有着跟鱼类一样的尾巴,而海牛的尾巴则又短又平(个人认为尾巴是儒艮和海牛最明显的区别特征);儒艮的皮肤较为光滑,海牛的皮肤却很粗糙。(它们还有一个很萌的区别,海牛气质很憨厚,儒艮很灵动,儒艮在海里游动的时候尾巴摆动的动作好优美,美人鱼果然不是白叫的……)
儒艮功能性灭绝是怎么回事?
《皇家学会开放科学杂志》在2022年8月更新了该生物的状态,儒艮已经功能性灭绝。所以,儒艮在中国被宣布“功能性灭绝”,这可能意味着该生物再不进行保护,也将可能走“中国淡水鱼之王”长江白鲟的道路。
而且,按照杂志数据显示,在通过对788名的受访者数据显示,仅仅只有5%的人见到过该生物,并且只有3名受访者报告了过去5年内的目击事件,这也说明了该生物的确是非常稀少。
所以,看到儒艮在中国被宣布“功能性灭绝”,这的确又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我们真的希望不要灭绝了,当一种生物出现灭绝之后,这意味着该区域的生态系统可能会再次发生转变。
儒艮为什么会濒临灭绝?
儒艮在动物界是较长寿的动物之一,寿命可达70多岁。但生育率很低,即便在最优环境下,种群增长率也不超过5%。其通常在10岁左右方能性成熟,妊娠期11——15个月,每胎只产1仔,每隔数年才生产1次。
20世纪80年代,受经济活动影响,儒艮赖以生存的海草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数目大幅度减少。人类活动是造成儒艮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破坏环境,儒艮生存需质量极好的海草床而人类活动无疑减少了儒艮的生存空间。人类海上经济活动也时常给幸存的儒艮带来直接危险。
如今,《皇家学会开放科学杂志》宣布的儒艮在中国“功能性灭绝”,这都表明生物多样性在减少,自然环境正在不断变化。
声明:网站中发布的内容转载于网络,文章中如有涉及到广告信息请自行甄别。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第一时间删除!发布者:程老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ookwechat.com/32927.html